目前沒有兒童尺寸的GCS或IPC,因此,物理預防在兒童患者中的應用是受到限制的,一般體重>40 kg可用GCS[45]。兒童在使用前需要精確測量肢體數(shù)據(jù),同時正確安裝。當裝配不良或GCS磨損后會產生止血帶效應,反而增加VTE的風險。GCS的頂端不能卷曲,每天都要取下GCS或IPC進行局部衛(wèi)生以及皮膚檢查。
【推薦意見16】建議對13歲以上的兒童進行VTE風險及出血風險評估,有機械預防適應證的,可以考慮GCS。建議密切關注兒童使用機械預防的安全性。
七、機械預防常見問題及對策
機械預防對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已得到認可,但在臨床實踐中的依從性不高,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:首先,醫(yī)務人員相關知識不足,國內臨床護理人員VTE的相關培訓缺乏,直接影響機械措施預防的效果;其次,患者或家屬(長期照顧者)不清楚使用目的,患者使用過程中不耐受,尤其是在護士未明確解釋使用目的、未及時安置設備,臨床醫(yī)生未及時開具醫(yī)囑時更為突出;除了以上因素之外,GCS穿著困難、醫(yī)院IPC設備配備不足、患者出院后無法繼續(xù)使用等也影響了機械預防的廣泛使用。
機械預防過程中使用部位可出現(xiàn)下肢循環(huán)障礙、皮膚過敏及壓力性損傷等不良反應。因此,建議對醫(yī)護人員進行專業(yè)培訓,保證對患者提供專業(yè)的治療。同時在使用中加強評估,包括每日測量腿圍,加強對穿著的有效性及使用部位皮膚的重點評估,要注意GCS使用中避免形成“止血帶”效應,IPC使用過程中避免壓力過大等。
從硬件配備的角度,國內各大醫(yī)院的硬件設備,GCS相較于IPC和VFPs裝置更易獲得,應根據(jù)床位數(shù)增加重點科室IPC和VFPs裝置,合理配備資源。需要做好相關儀器的維護,定期檢查儀器及套件的完整及設定的壓力值是否正確,保證器械處于正常功能狀態(tài)。
對使用機械預防的患者或家屬(長期照顧者)進行健康教育也很重要。在穿著前予以正確指導,穿著期間進行有效督查,出院前確保患者或家屬(長期照顧者)掌握宣教內容。教育內容包括復查時間、機械預防使用的必要性、適應證和禁忌證、正確穿著方法、使用期間的皮膚護理、并發(fā)癥的觀察及處理、清洗和保養(yǎng)方法等內容。教育方式在住院期間以口頭教育為主,可輔助以各種宣傳手冊或科室內板報等,出院后可利用手機等多媒體形式進行宣教。
盡管機械預防安全性較高,但不能忽視治療期間及治療后對患者和設備的動態(tài)觀察和評估,一旦懷疑有新發(fā)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可能,應立即停止治療,進入VTE早期篩查流程。
【推薦意見17】機械預防的常見問題包括依從性低、少數(shù)患者在使用部位有不良反應等;其影響因素包括醫(yī)務人員的相關知識不足,患者及家屬不夠理解以及醫(yī)院本身的設備配備不足等;建議對醫(yī)務人員進行充分培訓,對患者和家屬進行充分宣教,同時加強規(guī)范使用并及時評估以減少和預防不良反應。